合胞病毒大概多少天可以治愈 合胞病毒的症状

合胞病毒一般会出现低热、流涕、食欲减退等症状。合胞病毒是呼吸系统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急性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01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病因
  • 4 症状
    • 4.1 流感病毒
    • 4.2 副流感病毒
    • 4.3 呼吸道合胞病毒
    • 4.4 腺病毒
    • 4.5 肠道病毒
    • 4.6 鼻病毒
    • 4.7 疱疹病毒
  • 附:
    • 1 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成药

1 拼音

jí xìng hū xī dào bìng dú gǎn rǎn

2 概述

急性呼吸道感染无论在门诊或住院病儿中均为发病数最多的疾病。1975年我国7大城市18大医院调查,急性呼吸道感染一年平均占门诊病儿39.0~65.5%,为第一位; 住院病儿仅肺炎一项一年平均即占24.5~56.2%,为第一位。北方地区发病数较高,尤以冬、春季为多。1974~1976年我国12个省、市小儿死因调查,5岁以内小儿死因以肺炎占首位。国外不少国家,小儿疾病也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

3 病因

病原以病毒为主,约90%为病毒感染。我国成人感冒病原调查以鼻病毒占第一位,而儿童中鼻病毒仅占10.7%,北京和山东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调查以腺病毒占第一位(40.8~47.9%),其次为流感和副流感病毒(16.5~39.3%); 血清学调查则以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为主(1976年),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居第三位。目前国内外报道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种类已多达100余种,现将其主要病毒病原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列表如左。

4 症状

4.1 流感病毒

主要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属核糖核酸类正粘液病毒,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下又可分为亚型。因其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极不稳定,常发生抗原性及致病力变易,尤其是甲型病毒,几乎每隔10~15年发生一次大变异,从而引起大流行,1933~1945年流行的为原甲型(A),1946~1957年变易为亚甲型(A2H1N1),1957~1968又变为亚洲甲型(A2,H2N2),1968年发生香港株亚洲甲型流行(A3,H3N2),1978年初在我国东北流行者又为亚甲型(A1 H2N1)。流感病毒乙型变易少,均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丙型仅引起散发病例。

流感流行常突然发生,蔓延迅速,受染人群较广,甲型流感流行时,人群中20~40%可受染,甚至在短期内遍及数大洲。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起病后2~3日内传染性最强,流行常无明显季节性,而以冬季为多。感染后可获短暂免疫力,血清抗体水平不能代表其抗病能力,一般认为局部分泌型抗体在阻止病毒入侵方面起主要作用。新生儿可获得来自母体的血清抗体。临床表现以突起发热,伴鼻塞、流鼻涕、喷嚏、咽痛、干咳、全身乏力酸痛、纳呆等,有时可以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呕吐等为主。一般数日即愈。严重者可有持续高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昏迷,也有表现休克者。婴幼儿病变常蔓延至下呼吸道,发生肺炎,并合并细菌感染,可有较重的中毒症状。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下降。无特殊有效药物治疗,应着重一般和对症疗法,注意休息、保暖、多饮水,高热者降温等。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也极重要。

4.2 副流感病毒

属核糖核酸类副粘液病毒,共有4个不同抗原型。与流感病毒相反,极少变易,故发病以地区散发为多。在5岁以下小儿,副流感病毒为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的患儿中约40%由副流感病毒1、2、3型引起。发病以冬、春季为多。感染后血清抗体可上升,一般8岁以上小儿大多已具1、3型抗体,成人则1~4型抗体均有,但血清抗体的存在并不能阻止重复感染,局部分泌型IgA的水平比血清IgG更能代表保护力。

4.3 呼吸道合胞病毒

属副粘液病毒,但不能在鸡胚中生长,也无血凝功能,接种组织细胞后,其病变表现为巨细胞或融合细胞的形成。病毒颗粒直径80~120nm,对乙醚、酸和高温均敏感。主要侵犯5岁以下,尤其6个月以下小儿,新生儿发病者也不少见。亦可感染猴、猿、小白鼠、豚鼠等动物。临床可引起以下表现: ①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大都为重复感染,并为成人患者。②喉气管支气管炎。③支气管炎。④毛细支气管炎。⑤肺炎。后4类均多见于婴幼儿,尤以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为重要。1974~1976年北京经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证明呼吸道合胞病毒为我国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血清学阳性占56.5%(城市)和75%(郊县),1976~1978年从婴幼儿肺炎中也分离到此病毒,北京病毒分离阳性率13.4%,血清学阳性42.7%; 上海相应为29.7%和73.7%。美国华盛顿报告毛细支气管炎时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分离率为29.6%,肺炎为9.5%,也有报告毛细支气管炎时阳性分离率可高达73.7%。故国内外资料证实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4.4 腺病毒

为脱氧核糖核酸类病毒,1953年首次从人腺样增殖体中分离到,直径70~90nm,抗酸和乙醚,但对热敏感。目前已知33型,其中11个型与人类感染关系密切,大多在幼年发病,可由1~5、7、14.21型引起,表现为发热性咽炎或咽结合膜炎,后者常由3型腺病毒引起,不仅有咽炎症状,并伴眼结合膜炎征,学龄儿童患者较多,常于游泳池中传播。婴幼儿可表现为肺炎。1962年起在我国各地流行,以北方为多,病原以3、7型腺病毒为主,也有报告由4、21型引起者。临床表现详见“腺病毒肺炎”条(188页)。此外腺病毒尚可侵犯脑膜引起脑膜炎,最近发现腺病毒于婴幼儿腹泻病因中也占一定地位,可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但不能从组织培养中分离,患者血清抗体可上升。

4.5 肠道病毒

柯萨奇及埃可病毒常引起呼吸道感染。柯萨奇A组病毒2、4、5、6、8、10型常于夏秋季引起流行性疱疹性咽峡炎,以1~7岁小儿受罹最多。表现为发热、拒食、呕吐、咽痛,咽部可见小疱疹,后成溃疡; 10型可引起淋巴结咽炎综合征;5、9、10、16型则可发生手足口病(参见“肠道病毒感染”条,131页)。柯萨奇B组病毒各型(1~5)也可引起发热性咽炎,甚至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埃可病毒与小儿呼吸道感染也有密切关系,以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也曾报告由肠道病毒68型引起的支气管炎和肺炎。

4.6 鼻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群,与肠道病毒不同之处为鼻病毒对酸敏感。有100余血清型,为成人感冒的主要病原,小儿也以感冒为主要表现,个别报告证实可引致下呼吸道感染,但极为少见。

4.7 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E B病毒都属此类,皆与小儿呼吸道感染有一定关系,它们均为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类,对乙醚和酸敏感,直径约100nm,外围囊膜可达180nm,内含162个子粒。单纯疱疹病毒常引起急性扁桃体咽炎,伴小疱疹及溃疡;水痘病毒除引起水痘外尚可引起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常为全身性,也可侵犯肺部引起肺炎;E、B病毒则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多伴发急性扁桃体咽炎。

治疗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成药

  • 银翘散

    肿及细胞浸润,肺泡内可有肺透明膜形成。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基底层细胞亦受一定程度损害,由于感染可出现发热...

  • 防风通圣散

    单纯性便秘常见原因是饮食量少,且渣少,消化液被肠道吸收;食物成分搭配不合理,含蛋白质较多而碳水化合...

  • 参苓白术散

    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入职业性粉尘及化学...

  • 枳实消痞丸

    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和总酸度,保护急性损伤并促进黏膜修复;半夏可作用于乙酰胆堿受体而...

  • 指迷茯苓丸

科普合胞病毒的自白书
病原体一:病毒

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见的病毒有:

1、 粘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及B型)、副流感病毒(1、2、3、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2、 腺病毒:目前有30余种血清型可致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

3、 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B组、ECHO病毒以及鼻病毒。

病原体二:细菌

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常见细胞为β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1、轻症:

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等,也可有流泪、轻咳或咽部不适,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部,常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

2、重症:

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可因为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明显。如果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于起病后1天内发生,很少反复发生。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

1、及时退热:

感冒后,可引起发烧,有些孩子发烧后,温度烧得很高,并且出现高热惊厥(也就是俗话说的抽风),这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孩子发热时,及时控制好体温很关键。一般应将体温控制

在38.5度以下,当超过38.5度应及时用药退热,就可避免发热抽风。

用退热药物前,先看好说明,因为不同月龄、年龄的孩子用药剂量也不一样,因此,要结合自家孩子的月龄,合理用药,每日的用药次数也要严格遵照说明,不要因为为孩子退热心急,而多次用药,这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2、抗感染:

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治疗上要以抗病毒为主,故主张暂不用抗生素,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适合小儿的中成药,或常用的小儿退热药。若确定了细菌感染,则应给予有效的抗生素。

应用抗生素要千万注意,有些父母看抗生素效果不错,吃完后就又去药店买来给孩子继续用,这是不当的,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而且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性,今后一旦再使用,对孩子毫无效果,这就会对治病带来一定麻烦。因此,抗生素不要私自使用,一定要遵医嘱,用完后再去医院咨询医生。

3、止咳:

对于轻症的咳嗽,不宜给大量止咳的中药或西药。一般性咳嗽(非剧烈的干咳)不用中枢性止咳药,如咳必清、可待因等。

用止咳药要选好时机。在餐后可给孩子使用一些止咳药,防止因咳嗽严重而将食物吐出;在睡前,也可给孩子用一些,让他能安稳睡着;再有就是咳嗽不停时,应及时喝些止咳药,缓解症状,减轻不适。

之所以让父母慎用止咳药,是因为大量使用止咳药后,咳嗽可能停止了,但感染仍在继续,这就给父母造成了一个假象,孩子的病好了。但感染的继续却使孩子可能发生肺炎等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4、局部治疗:

小儿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流眼泪等,服用各类感冒药即可缓解这些症状。

流鼻涕时,要选用柔软的纸为孩子擦,而且动作要轻柔,否则,很容易使孩子的鼻子发红、发痛,给孩子造成不适。如果是鼻塞,父母可选用一些滴鼻剂,可起到通气、软化鼻痂的目的,使鼻痂易出来。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

1、让孩子充分休息:

患病时让孩子充分休息,有利于病的痊愈。在此时不要外出,也不要长时间逗孩子玩。

2、多饮水:

大量饮水除了可对咽部的病毒、细菌起到冲刷的作用,同时能及时补充因退热出汗所丢失的水分。喝水时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如果孩子不爱喝白开水,也可适当加些果汁,让孩子能多喝些水。

3、保暖:

根据情况增减衣物,有些父母爱用被子为孩子捂汗,这可造成高热抽风。当孩子出汗后,用温水为孩子擦干汗,及时换上干净的衣物;在室内,就不必穿得太多,与成人穿得相当即可,甚至要比成人穿得少一些才好。

4、空气新鲜、温溼适宜:

即使是孩子生病了,也要每天开窗通风,通风可以将室内的病毒、细菌吹走,新鲜的空气换进来。一般情况下,在冬季也要保证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在通风时,不要直吹孩子,如果有条件,最好一个房间通风完了,让孩子进去玩,再为另一个房间通风换气。

冬季北方空气比较干燥,溼度不够,使孩子鼻痂不易出,嘴唇、小脸都是红红的、乾乾的,这时可使用加溼器给房间增加溼度,或者在暖器上晾溼毛巾为房间加溼。人们感到舒适的室内温度以18-20度,相对溼度40%-50%左右为宜。

5、合理饮食:

孩子感冒时多不爱吃东西,见什么都没胃口,因此家长需给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酸奶、稀饭、面条、面包等,同时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苹果、猕猴桃),这样可保证有大量维生素C抗病毒的作用。

患病期间,禁食肥厚味的食品,如炖肉、大虾之类,也禁食冷冻食品,如冰淇淋、凉西瓜等。

相关文章:

[如何增强宝宝呼吸道免疫力]

[如何防止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 家庭护理方法]

    原文链接:https://www.jotong.cn/zhongyi/2378.html

    相关推荐

    斯德哥尔摩症(斯德哥尔摩蒋十安)

    斯德哥尔摩症(斯德哥尔摩蒋十安)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它是指被侵犯者对侵犯者产生同情、怜悯甚至是好感等情绪的一种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多发生于。

    酸奶能空腹饮用吗(空腹喝酸奶)

    酸奶能空腹饮用吗(空腹喝酸奶)

    除了几个时段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注意喝酸奶的时间。例如对于胃肠功能较弱或存在胃部疾病的人群来说建议在餐后或餐间适量饮。

    甲流黄金48小时 预防甲流吃什么药

    甲流黄金48小时 预防甲流吃什么药

    预防甲流吃什么药甲流又称甲型流感。预防甲型流感可以遵医嘱吃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盐酸金刚烷胺片、连花清瘟。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海城运势